武当道教养生

联系我们

地址:中国湖北十堰市武当山景区紫霄村一组 顾氏驿站
邮编:442714
电子邮件:wudanggushining@163.com; wudangshining@gmail.com
顾院长手机:13886803653;
接待咨询: 13886803653
微信:Shining503  工作QQ: 404889854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道院动态
谈武当武术
来源:武当道家养生网发布日期:2014-11-27点击率:3927

 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,它产生于武当道门,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,具有注重内练修为,以武演道,以柔克刚等特点。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一大流派,是内家拳派代表。中华武林素有“北崇少林、南尊武当”之说。

 

武当武术源流

    武当武术的产生、发展,是和古代丹士修炼活动及武当道门内道教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。武当山位于华中腹地,紧靠秦巴山脉,背依神农架,面临汉江河。武当山山势奇特,风光秀丽,自古就是道、佛修炼家活动的主要场所,它是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,是著名的道教圣地。尤其在明代,武当山是全国道教活动中心。武当道教祀奉的主神真武是北方水神,他具有赴汤蹈火,仗剑除魔,消灾祛病,驯服猛兽,呼风唤雨,御气飞行的特异功能。据史书载,春秋战国时候,老子的弟子尹喜,得老子所授《道德经》后,辞官修道,辗转到武当山三天门下隐遁,开创武当山修道养性之先河。汉武帝命将军戴孟到武当山采药,从此弃官学道,得玉佩金铛之书,石精金光之符,能日行七百里。汉末殷长生入武当修炼,得太阳神丹之决,丹成,御气飞行,周游六合。晋代叶允,弃官入武当修道,得冲寂之妙,能飞行绝壁。唐吕洞宾擅剑术,尝游武当。唐李道子等创太极功,李道子江南安庆人,居武当山南岩宫修炼,所传太极功,名先天拳,亦名长拳。此外还有诸葛亮,陈抟、邓安道,田蓑衣,张道贵等前贤大德,在此修功练性,得道成真。这些高真的修炼活动孕育着武当内家拳法的诞生。

  武当武术产生发展还与道教门派相结,唐宋时就形成了武当武术的四大门派,即“龙门天罡太乙清虚”。四大门派各有特色,各有所长。龙门主道、天罡主剑、太乙主字、清虚主手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唐代时,中华武林已行成九派,以佛道九大名山为宗,分为武当少林峨眉崆峒天山雪山华山昆仑。而宋元,由修真有成就的九派组成“九脉燕阵”,龙虎堂为九派之尊,龙虎堂中半数是由武当派担任主持。

   而真正将武当武术弘扬光大, 泛化于俗的是元明时期的武当高道张三丰。张三丰,又名全一,君宝,辽东懿州人,生于元定宗二年(1247年)。他道德崇高,精通三教经书。诗词歌赋,琴棋书画,无不精通。遍游名山大川达30余年,家学渊源有天师道根基,承承陈抟、火龙真人真传,通晓道门天元、地元、人元三种大丹修炼之旨,既精少林,又复而翻之,创武当内家拳法。


《明史▪方技传》载:“永乐四年(1406年),侍讲学士胡广奏曰:'三丰精通道法,拳技绝伦。'”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先后多次请他进京,他都避而不见。明代皇帝先后尊他为“真仙”、“真人”,并为他在武当山北麓敕建规模宏伟的遇真宫,铸塑鎏金铜象安奉、遣六品提点官住庙率众焚修,加以崇祀。张三丰写有大量著作,现有《三丰全集》存世,其中有大量的内炼丹诗。此外,张三丰还开创了“龙行大草”、“太乙神剑”、“太极十三式”等功法。由此奠定了内家太极拳祖师地位。元明时期,由于统治阶级的扼杀,武林传统九大派只好把“一脉真谕”刊刻,封藏石壁,封法500年。但张三丰所创太极,却以“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,不徒作技击之末”目的和特点而流传到社会,泛化于俗。其基本线索为:由张三丰传山西王宗岳,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蒋发,蒋发传拳至赵堡镇,行成赵堡太极,进而繁衍为陈式杨式武式吴式李派太极等;另一路主线由王宗岳传浙江张松溪,由张松溪传至王征南,形成松溪派太极,亦称为南派太极。其他武当道门传统功法有传入东北的三丰自然派,太乙铁松派;传入北京的太乙神剑门;传入江南的功家南派;传入山东的紫霄玄真门;传入天津的犹龙太极;传入云南的乾坤门;本山流传的三天门悟性气功太乙五行拳;传入武汉的榔梅派、纯阳拳等,这些功法在民间广为流传,与其它门派功法互为影响。明清时期产生的形意拳八卦掌,在功理功法上与武当内家拳法有显著的相同性。它们或派生于武当内家拳法,或受了它的很大影响,因此,我们也称其为内家拳法,归为以武当武术为代表的内家拳法体系中。

 

武当武术的功理功法及其特点

 

    武当武术虽然产生于道门,但它却根植于老庄哲学,兼容并蓄了传统中医、书法、兵法、宗教、武术、天文优秀成果,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智慧的结晶,它文化内涵丰富,公理精深。功法奇妙,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:

 (一)拳法自然,以武演道。

  道家以老子“道”的本体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。认为人、天、地、道的关系是:人效法地,地效法天,天效法道,道则是顺乎自然规律的必然法则。这就是老子说的“道法自然”。武当武术,强调“拳法自然”。

  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,《道德经》、《易经》、《黄庭经》,是指导其行功内练的理论经典。武当武术来源于道士们求天人合一、长视久生的宗教实践,它把人体看成为大宇宙相对应的一个小宇宙,其修炼目的就是要使大小宇宙相通相融,共振共应。在行功过程中,远取诸生,取其意,学其长,利其行,讲究阴阳平衡。在技击中讲究以柔克刚,守柔处雌,甚至功法名称都取自老子《道德经》概念。武当武术产生基础、行功目的、功理功法主体、行功方式特点,以及功法概念名称都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老庄哲学精神。它既是以武入道的方式,又是以武演道的形式。是道家理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表现。

 (二)重在内养,性命双修。

  道教中人希图通过养生修炼,追求长生久视,得道成仙。道教的养生术颇多,但首推内丹功法。即把人体作鼎炉,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,运用阴阳去烧炼。可使精气神凝聚成圣胎,达到得道成仙之目的。亦即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、练虚还道过程。道教徒为实现这一目的,便要苦练养生功法,内丹养生功法达到高妙境,就会自然产生神力和自发功功法,其与武术结合,就形成了“内功外拳”、“内外结合”、“以内为主”的内功外功相融合的机制,进而产生了“外练手眼身法步,内练精神气力功”,建立了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,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,以提高性脉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。从而形成丹道武学这种动功内修程序,一方面可以挖掘人体防身御敌的潜力,另一方面又利用人体攻防动作和御敌形式去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、使武术攻防锻炼与养生修身的有机结合,实现还精补脑,从而增强生命活力,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不仅如此,内养也实现了内壮,为行拳时外柔内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 (三)灵巧技击,柔弱胜强。

  武当武术是内功和动功的统一,具有精妙的技术特点。这种功能的手段和方式具有创造性,较之外家技击功有着质的飞跃。古今中外技击,无不讲力量、速度、强度、大胜小、快胜慢、强胜弱。唯独武当武术相反,它用老子哲学的辩证观点,创造性地提出了反传统而行之的技击技法,其公理功法中的以柔克刚、以弱胜强、以慢制快、以小胜大的运动方式和虚实变化的手段,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东西方技击理论和实践,是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。这正是武当武术高出其它武术流派的根本所在。武当武术的技击层次有“借力打人,自发动功击人,以神打人”等阶段;其动作特点不尚拙力,顺其自然。注重行圆取象,练气凝神。尚柔文静,不躁不僵。静若山岳,动若江河。形如蛇,动如羽。沉肩坠肘,虚实腹,松而不垮,停而不滞,中心安适等;其技击特点为以柔克刚,以小制大,避实就虚,引进落空,随曲就伸,四两拨千斤,借力打力、后发先至,圆弧运动,整力打人、一动无有不动、牵一发而动全身、以静制动、犯者应手即仆。

 

武当武术现状

武当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,内家拳派代表,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异彩。它在人们养生健身和文化交流方面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。世界养生看中国,中国养生在武当。仙山琼阁武当山,修道习武赛神仙!在武当山方圆地区,以钟云龙道长为领军的三丰派,以游玄德道长(根据地在鄂东南)为领军的玄武派,以游明生老师(已故)为领军的松溪派和以岳武(根据地在十堰)为主要骨干的纯阳派共同构成了武当武术传承的主要力量。

相比之下,声名卓著的乃武当三丰派。一方面,钟道长本人在自身继续办学传承的同时,也以武当三丰派联谊会为阵地,加强三丰派队伍的建设,保证本派的团结以及处理好武术同好之间的关系。另一方面,三丰派十五代人才济济,兢兢业业。对武当道家文化充满热爱,师宁道长的师兄弟在武当山山上山下,以各自独有的特色,吸引着国内外的武当武术养生爱好者来修道习武养生。

由张三丰太极十三式传承繁衍出的赵堡太极拳,陈氏太极拳、杨式太极拳、武式太极拳、吴式太极拳、宋氏太极拳李氏太极拳顾氏太极拳等,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承。世界范围内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以亿计。中国武术进奥运,太极拳被列为首选项目。另外,由太极拳改良和受其影响产生的八卦掌、形意拳,也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全国全世界兴起。于此同时,武当内家系列其它嫡传太乙铁松派、太乙神剑门、犹龙派、松溪派、自然门、功家南派、清虚派、乾坤门、龙门派等,所传授的拳法、掌法、丹功、气功、刀剑***棒等器械功法计达百余种,也在全国各地活跃起来。伴随着武当内家拳的普及推广,百花齐放的局面的到来,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,研究提高的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武当武术一定会抖落身上的历史尘埃,拂去神秘的面纱,完全显露出其真龙圣像,更好地造福人们身心健康,构建和谐社会,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。